第二百一十四章 戴氏火器-《明末贼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最让楚行感觉到惊喜的是,一个士兵在燧发枪的基础上,研究出了刺刀。

    火铳兵在远程作战上,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,尤其是三眼铳深受平山墩将士的喜爱,但是火铳兵有个巨大的劣势,那就是在交锋中,一旦敌人近身,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。

    最终还是要掏出腰刀来战斗的,但是这种战斗,对于火器兵种十分的不占优势,因为他们没有重甲和盾牌防身,单凭战刀,是不占据优势的。

    而刺刀的出现,无疑给士兵作战,提供了莫大的便利。

    因为在火铳的基础上,加上刺刀,就变成了一支长度尚可的长矛,可以迅速与身边儿的袍泽,组建成阵型。

    这样再与敌人近身接战,就有了莫大的便利。

    将军府将这名唤作戴山的年轻人的新式武器献上之后,楚行自然满心欢喜,打听了一番之后,才知道,这位唤作戴山的年轻人是一名武官,在剿灭倭寇的战斗中成了残疾人,后来楚行的商队在江南搜集人才时,便将他带了回来。..

    没想到,这年轻人来了平山墩没多久,便制造出可以与遂发铳结合使用的火铳。

    楚行当即许诺,待第一批刺刀生产出来之后,第一会派人给他提高身份,第二会命人组建研究团队,由他负责率领,研制更多的武器。

    除了工匠之外,亦有商旅主动找到楚行,提出迁徙之后,率领商队开辟与罗斯国之间的商路,罗斯国对于棉花、呢绒、食盐、茶叶、瓷器的需求也非常的广泛,而我们可以通过贸易,换回更多的粮食。

    大明是属于典型的重农抑商的国度,朱元璋治理国家的策略,便是将国家的子民拆分成若干个完整的小家庭,让所有人进入一种男耕女织的状态,这样国家内部就基本稳定,而对外则采取重农抑商的策略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,在没有外患时,是相对比较稳定的。商业活动即便是相对比较稳定,也难以萌发资本主义。

    楚行身为穿越者,自然知道罗斯国对于贸易的需求是十分大的,但是同时也警惕罗斯国对于东方的野心。

    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同意商旅的做法,而是组建了一支有与罗斯国贸易的商队,先行一步,去打探罗斯国的情报,绘制地图,了解罗斯国的情况。

    天气有些阴沉,绣娘背着药箱,胯下骑着一头老牛,慢悠悠的朝着家里走去。

    因为天气阴沉,所以地里比较凉快,可以看到不少人背着锄头,往田头走去。刚才按照规定,去乡下问诊,她们虽然主业是治理军队的刀伤、箭伤,但是他们的夫子吴又可,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全能,不能忍受弟子们在非战争时期无事可做的情况。

    便花费时间编纂了一部《行医手册》,里面记录了各种民间常见的病情,遇到一般的病症,对着册子便能医治。
    第(2/3)页